公司税务治理要强调体系化内涵


作者:宋玮/潘玉 

 

  海闻科技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企业端税务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最早实现税务专业信息化产品成功商用的供应商,具备向各行企业展示了为企业和涉税服务机构提供税务信息化服务的强大能力。

 

  《中国税务报》作为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全国性经济类报纸,近日就“互联网+税务”这个热点话题,采访了海闻科技&海华税务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宋玮先生,宋总针对该话题,提出了“公司税务治理要强调体系化内涵”,并于2018年6月15日刊登于《中国税务报》4502期第12版“专业服务”专栏。

 

  文章如下:

 

  在国家税务总局倡导的"互联网+税务"战略指导下,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措施的综合运用,集团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平台和手段的企业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然成为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管控的利器。

 


 

  笔者所在的海闻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服务已经超过10年。在服务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公司税务治理的理念与原则缺位,导致许多大型公司集团的管理高层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全面,企业内在税务管理工作没有放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层面。在实施税务管理信息化时认为只是简单抽取涉税数据,合规性地纳税申报而已,单一强调纳税申报风险管控,并将之视为企业税务管理的唯一目标。笔者认为,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控制中,应遵循“一个前提、四化落实”的公司税务治理理念与原则,增强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体系化认知。

 

 

  “一个前提”即依法遵从。以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是公司税务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公司税务治理的前提与基础。

 

  “四化落实”则包含税务风险最小化、税务成本精细化、税务效率最优化和税务收益最大化这四个涉税管理维度。

 

  一、税务风险最小化

 

  目前,规范化运营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税务风险,但在如何有效识别税务风险、管控税务风险方面,还没有完整、清晰的认识。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建议企业从税收政策遵从风险和涉税行为风险两个方面,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实现税务风险最小化。具体来看,一是搭建分税种、分行业、分业务等维度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二是依靠大数据等信息化分析手段,建立税务风险指标分析与评价模型;三是按照事前控制、事中预警、事后分析的方法,全方位监控跟踪税务风险;四是以积极的心态合理处置税务风险。

 

 

  二、税务成本精细化

 

  实践中,企业很少考虑税务成本的准确计量,普遍认为应由税务机关来确认各项税金。其实,在"放管服"背景和自行纳税申报体系下,企业应当把税务支出做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刚性成本来管理。

 

  税务成本是企业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税金成本以及相关其他成本,主要包括税务资金成本、税务遵从成本、税务管理成本和税务处罚成本等。税务成本精细化主要是将税务成本视同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项目来管理,实现税务成本结构清晰、合规有效。具体来说,建议企业建立税务成本的核算、计量、控制和评价综合管理机制;按重要性原则,尽量将单一同属性的涉税事项作为维度,明晰和细化税务成本的管理颗粒度;明确税务成本溯源管理,即将成本与具体涉税交易行为关联;引入税务预算机制,实行税务现金流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规划税务成本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税务效率最优化

 

  强调税务效率,需要考虑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应有利于其管理效率的提高。税务效率最优化则要求税务管理内容向高价值工作倾斜,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资源投入产出和有效管理率的最优化。为此,笔者建议企业建立税务共享作业中心等资源共享型税务组织,构建税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并构造税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和工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合规化、统一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税务事项。

 

 

  四、税务收益最大化

 

  很多企业对其内在的税务收益尚未产生清晰的认识。税务收益是通过公司税务治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税务收益最大化,要求企业提高税务管理的综合收益,进而达到税务治理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企业综合税务风险最小化、税务成本精细化、税务效率最优化的管理措施,在依法遵从的前提下,用好用足税收优惠,实现税务筹划与税务优惠运用效应最优化。另一方面,通过良性的公司税务治理,提升或稳定公司纳税信用等级,也有助于维护公司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社会形象,体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等,实现无形收益的最大化。

 

  企业应注重公司税务治理的体系化认知,寻求最佳的公司税务治理路径与策略。